智慧的疆界: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
作者:周志明
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
荐书人:罗天洪(党委副书记、校长)
在认知科学、科技哲学与信息史学的交叉视域中,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早已突破技术迭代的单一维度,演变为一部人类认知范式跃迁的认知演进实录。《智慧的疆界: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》作为系统梳理智能科学认知进路的科普专著,以跨学科视角重构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谱系,为读者搭建起理解智能革命的知识拓扑结构。
全书以Church-Turing论题(丘奇-图灵论题)为认知原点,沿着可计算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展开历史叙事。从图灵在布莱切利园破译Enigma密码机的信息论实践,到其奠基性论文《计算机器与智能》中提出的模仿游戏(即"图灵测试")概念,作者运用技术哲学的分析工具,深刻揭示了机械计算向认知模拟跃迁的关键转折。在技术史维度之外,著作更以知识社会学方法,解析了控制论革命如何重构人机关系的本体论认知,以及联结主义学派与符号主义学派在认知架构层面的范式之争。通过对AlphaGo深度强化学习框架的技术解构(蒙特卡洛树搜索与价值网络/策略网络的协同机制),生动诠释了当代人工智能的认知建模范式。每个章节均包含:技术原理解析(如反向传播算法、卷积神经网络)、历史语境重构(达特茅斯会议始末)、学术争鸣评述(中文屋思想实验的哲学论战)三大模块,形成多维立体的知识呈现结构。
作为新工科教育的重要参考读物,本书不仅为读者建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认知坐标系,更提供了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工具箱。在生成式AI引发认知革命的时代背景下,这部融合技术史深度与哲学思辨高度的著作,堪称智能时代公民的科学素养启蒙手册。
生命3.0:人工智能时代,人类的进化与重生
作者:[美] 迈克斯·泰格马克 / 编译 汪婕舒
出版社:浙江教育出版社
荐书人:孔春花(吉林交通职业学院教授、全国模范教师、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)
这是一本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全方位畅想的优秀著作,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,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,重新定义了“生命”“智能”“目标”“意识”,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,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,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。
作者迈克斯·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、战争、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,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:在未来亿万年后,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?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?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,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,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?《生命3.0》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。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:生命已经走过了1.0生物阶段和2.0文化阶段,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.0科技阶段。
谁动了我的奶酪
作者 :斯宾塞・约翰逊[美]
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荐书人:杨儒君(工商学院副院长、教授)
这本书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,让读者明白在面对变化时,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,勇于接受改变,积极寻找新的机会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,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,环境和情况会不断变化,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积极应变的心态,这本书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。
弗洛伊德谈自我意识
作者:弗洛伊德[奥] / 石磊 编译
出版社: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
荐书人:王莉(管理学博士,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)
这部心理学经典著作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剖析,为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提供了极具启发的思维框架,堪称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"解码器"。作者构建的"本我-自我-超我"三重人格结构理论,不仅是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,更是每个年轻人探索内在世界的航海图。
书中提出的心理动力模型将人格分解为三个维度:原始冲动的"本我"如同永不满足的孩童,遵循即时满足的快乐原则;理性克制的"自我"如同精明的外交官,在欲望与现实间斡旋折冲;道德典范的"超我"如同严厉的法官,用社会准则丈量每个念头。这种三维透视法犹如为心灵装上CT扫描仪,让读者清晰看见深夜刷手机的放纵、面对DDL时的拖延、选择困难症背后的心理博弈。弗洛伊德特别指出,现代人常见的焦虑本质是三个"我"的角力产物——当"应该自律"的超我与"想要躺平"的本我激烈碰撞时,自我这个调停者的失衡就会引发精神海啸。
这部著作对大学生的现实指导价值犹如心理GPS:当你在社团竞选时手心冒汗,在升本就业间举棋不定,在人际交往中患得患失,书中的理论能帮你识别情绪背后的深层动因。它教会我们不再简单地将焦虑视为敌人,而是理解为心理系统的重要预警信号。通过理解"超我"的社会规训与"本我"的本能需求,我们能更智慧地平衡学业压力与休闲需求,在集体规范与个性发展间找到黄金分割点。
推荐理由更在于其跨时空的思维穿透力:书中关于潜意识的理论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,防御机制学说革新了教育理念,人格结构模型甚至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提供灵感。对于面临多元价值冲击的Z世代,这部经典既是心理自助手册,更是理解数字时代群体行为的解码器。当我们刷短视频时的即时快感、面对内卷时的道德焦虑、社交媒体人格面具背后的真实自我,都能在弗洛伊德的理论矩阵中找到诠释密码。
该书作为心理学元典,其价值不仅在于理论本身,更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——读者既能跟随大师的脚步层层解构人性,也能站在当代认知科学高度重新审视这些理论。这种思辨过程,恰恰是大学教育最珍贵的思维训练。
幸福的方法
作者:[以]泰勒·本-沙哈尔(Tal Ben-Shahar) / 编译:汪冰、刘骏杰
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荐书人:张丹丹(建筑工程学院专任教师,博士,高级工程师)
这是一本改变全球千万人生命轨迹的经典著作,自2006年出版以来,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,长期位居全球畅销书榜单,其核心理念“幸福是一种能力”已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石。本书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与真实案例,揭示了一个深刻悖论:许多人将幸福寄托于未来的目标(如考上名校、找到高薪工作),却在达成后陷入更大的空虚。泰勒提出“幸福模型”(Happiness Model),将人生分为四类:忙碌奔波型(为未来牺牲现在)、享乐主义型(只关注当下快感)、虚无主义型(放弃追求)和感悟幸福型(平衡当下与未来)。他通过神经科学证据证明,只有“感悟幸福型”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生命满足感。
书中没有空洞的说教,而是设计了“每日感恩记录”“优势识别测试”“心流体验日志”等20余种工具。例如,“MPS法则”(Meaning-Pleasure-Strengths)能帮助你们在职业选择中兼顾意义、快乐与个人优势。作者更强调“微习惯”的力量——每天用5分钟写下三件感恩之事,持续6个月即可显著提升幸福感指数。
面对内卷、躺平、意义危机等时代症候,书中提出的“幸福螺旋”理论极具启发性:幸福不是终点,而是通过“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—投入行动—获得成长—增强幸福感”的循环构建的。这与苏霍姆林斯基“教育是让人成为自己”的理念不谋而合。泰勒特别提醒年轻人警惕“完美主义陷阱”,提倡“足够好”哲学——接受不完美,才能释放创造潜能。
作者以哈佛博士的严谨,将积极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融入生动的叙事中。书中既有亚里士多德、密尔等哲学家的智慧,也有普通学生、企业家的真实故事。就像一剂解药,这本书告诉我们:追求卓越与感知幸福并不矛盾,关键在于找到内在动机。书中提出的“幸福五要素”(积极情绪、投入、意义、人际关系、成就)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呼应,为我们在学业、社交、职业探索中提供了科学框架。
对国人来说,无论是儒家“修身”传统,还是积极心理学“自我实现”理论,都在揭示同一个真理:真正的教育,是让人成为幸福的创造者而非竞争的奴隶。《幸福的方法》不是一本心灵鸡汤,而是一份基于实证研究的“幸福使用说明书”。正如我在课堂常说的:“教育的终极产品不是论文或证书,而是你们面对世界时的从容笑容。”愿这本书陪伴你们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,始终记得——幸福不是拼命跑向终点的奖杯,而是带着热爱奔跑时耳畔的风声。
逆商: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
作者: [美] 保罗•史托兹
出版社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荐书人:易攀(教授、经济师、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带头人)
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,当我们遭遇各种困境、失败和挫折时,逆商(AQ)的高低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逆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标,反映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,认知心理学、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是逆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。
作者在阐述逆商CORE——Control(掌控感)、Ownership(担当力)、Reach(影响度)、Endurance(持续性)四个纬度,以及如何使用LEAD工具(L= Listen,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;E= Explore,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;A= Analyze,分析证据;D=Do,做点事情)的同时,例举了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案例,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如何应对逆境的方法、如何重塑生活,从而向上攀登、超越自我、掌控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。
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、高情商和高逆商三个因素,在智商和情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决定成败重要的因素是逆商,只有具备高逆商的人才能积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,才有坚定的毅力和拼搏奋发的精神,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在这个处处充满变数的时代,不管哪个领域、哪个层次的读者,都应该阅读此书。